Observation: 好公司為什麼會倒?就是因為他好! 破壞性創新理論@NCU 上篇

2013/10/08

好公司為什麼會倒?就是因為他好! 破壞性創新理論@NCU 上篇



好公司為什麼會倒?就是因為他好!

電子資訊產業概論的第一堂課,陳炫碩教授用了他淺白易懂的話語,把創新的兩難這本書中的概念(也包括其他著作像是創新者的解答),囊括在這個問題當中:"好公司為什麼會失敗?就是因為他好,所以好公司註定要失敗。"

這個理論的影響力之大,連Intel的前CEO安迪·葛洛夫和美國五角大廈都要找克里斯汀生來簡報。

書籍的作者克里斯汀生(Clayton M. Christensen),為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,提出破壞性創新理論(Disruptive Innonvation),是他的著作也同時是他的研究論文的內容,而他厲害的地方不光是在於提出這個理論,而是他在產業當中有相當嚴謹的觀察,來呼應他的理論。書中舉了鋼鐵業、挖土機和硬碟產業的例子,不過教授上課其實只講了硬碟的部份,因為基本上三個產業都在上演同一齣戲碼:在位者坐大,最後卻被新進者取代。



故事從最早的硬碟說起,以前的硬碟就是這麼大一顆,在1952至1956年間,由IBM研發的RAMAC(Random Access Method for Accounting and Control), 容量為3.75MB

後來越來越多廠商也加入了生產或研發硬碟的行列,市場規模迅速成長,所有人都不斷提昇產品的性能。這段期間,129家企業加入,其中109家倒閉,剩下的企業包括IBM, Fujistu, Hitachi, NEC, 還有在1976年之後進入市場的企業到1996年為止都還存在。存活下來的,大多是新創公司。

這是為什麼呢?一開始,克里斯汀生認為這是因為「科技土石流假說(technology mudslide hypothesis)」,也就是說在這個產業,企業需要不斷讓自己的技術永遠保持顛峰,否則一轉眼,企業可能就會被新技術新科技的土石泥流給淹沒。

然而經過調查,他發現,企業要跟上技術發展,使用最新科技,這並不是一件難事,企業都做的到,所以科技變革的速度其不是造成企業失敗的主因,因此,土石流假說是錯誤的。

相反的,硬碟產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技術,讀頭的技術,記錄的密度,薄膜磁片技術等,只不過,克里斯汀生認為這些技術創新,都只能夠算是維持性創新(sustaining innovation),這些創新是照著既有的產品性能軌道(trajectory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)去提昇性能的。(註:產品性能軌道就好比摩爾定律,他預測半導體效能會持續上升,隨著一定的軌道(每18個月增加一倍),其他產品也有如此一條性能,如容量、讀寫速度的軌道,逐漸提昇)


而真正算的上是破壞性創新,其實是硬碟尺寸的架構創新。從14″、8″、5.25″、一直到3.5″、再到2.5″,到1.8″。要知道,當時電腦主機的大小也是如此,由跟冰箱一樣大的大型主機(mainframe computer),到一點都不迷你的迷你主機(mini computer),再來才是桌上型電腦(desktop),然後是筆電(laptop).

     Mainframe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Minicomputer  
              
最一開始,最初的在位者,14吋的硬碟廠商,主要供應大型主機使用。不過當時也有新進的企業,做出了一種8吋,size比較小,可是容量和速度都遠遠不及14吋的硬碟,可是size對大型主機來說,一點都不在意,大型主機要的是容量還有讀寫速度。換句話說,這個8吋的技術,容量低,速度慢,是個次等的技術,是個爛技術,所以主流的大型主機市場不需要它。

所以這些新進者只好退而求其次尋求其他買家,就這麼剛好,當時候迷你主機原本是沒有裝硬碟的,14吋根本裝不下,可是他們看到這8吋的硬碟,發現可以裝到迷你主機裡去,就跟8吋硬碟廠下了訂單。

雖然一開始是個爛技術,但是爛技術也是透過維持性創新可以慢慢進步的,就如同前面提到的產品性能軌道,8吋硬碟從原本10, 20, 30, 40MB開始,積極的研發,每年可以40%的速度提昇硬碟容量。當這個技術越來越厲害時,容量逐漸趕上14吋,不知不覺就完全淘汰掉了14吋硬碟,迷你主機,大型電腦,都在使用8吋硬碟了,而這些生產14吋硬碟的企業和後來才推出8吋硬碟的企業都紛紛被市場淘汰了。(剩下的8″、5.25″、3.5″、2.5″,到1.8″基本上也都是相同的狀況,在位者被新進者取代,就不再贅述。)

那究竟是為什麼原本的14吋領導企業(在位者)沒有來得及推出8吋硬碟呢?他們絕對擁有這樣的技術,因為對他們來說那不過是一種次等的技術,不是他們學不來的。克里斯汀生說,他們的失敗是在於,沒有即時決策要全心投入8吋硬碟的新興市場。

這又是為什麼呢?因為他們聆聽顧客的聲音。他們的客戶,大型主機製造商說他們不需要8吋硬碟,14吋硬碟廠努力回應他們的需求,在維持性創新上,繼續做出容量更高,成本更低的14吋硬碟。

14吋硬碟廠商錯了嗎?他們聽顧客的話錯了嗎?其實他們並沒有錯,他們做的都是正確的決策,他們積極在技術上更提昇,了解並滿足客戶的需求。到底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導致公司失敗?

克里斯汀生提出了一個原因,是因為組織價值網絡(value network)的問題。教授這樣說,價值網絡其實就像是價值觀,但是是企業的價值觀或是產品的價值觀,企業認為某個產品能帶來很多客戶所以有價值,當然就會投入資源繼續研發,而當低階市場獲利不如高階市場時,理所當然要繼續投入在高階市場,因為那裡的利潤比較大。

再來談到的是中階主管的關鍵角色Joseph Bower 教授提出,創新提案通常來自於組織下層而非高層,當下層員工提出,中階經理人就會審核這些構想,他們會思考這究竟可不可行,有沒有機會成功,有沒有可能被老闆給接受。如果經理人能夠成功提案,得到預算,創新成功,未來必定是前途無量。但是,他如果支持的是一項失敗的計畫,可能會就此被打入冷宮,不得翻身。好死不死,這些創新的提案,往往無法拿出市場證據,證明給老闆看,它有市場,這會是為來的主流。因此,中階經理人基於一切的考量,當然會傾向支持市場需求明確的的計畫,來得到高層的認可。

這樣一來,往往這些領導企業,就會錯失了破壞性創新的好機會,最後很可能趕不上潮流,被市場淘汰。他們沒有做錯,都是最合理最明智的決策,但就因為這樣,好公司依然會倒閉。

所以老師最後也在課堂上說,「現在我們很難想像Facebook倒掉,但是有沒有可能?有可能!」確實也是,現在企業生存的年齡越來越短,不要說企業,看看網路服務,我國中時代紅極一時的無名小站現在要停止服務,高中大學的最流行的MSN,被LINE取代,案例不勝枚舉,新進者總是會有優勢,在位者要小心了!



圖片: Clayton M. ChristensenRAMACmainframe computermini computer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